佳作欣赏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
发布时间:2017/10/10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有感              

胡丽敏

 

看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首先被封皮上那位稳重、阳光又帅气的大男孩儿所吸引。这个形象不由让人眼前一亮,对习近平的青年岁月多了一份好奇。书中村民们的真实讲述和一幅幅保留时代印记的图片带我走进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对话和文字中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习近平的成长历程。

尚未品读所有篇目,内心已起波澜,感慨已有许多。领袖之所以能成为领袖,自然有许多特有的品质让我们去感悟,在此不赘述。只一点便让我望其项背,那就是习近平和其他领袖人物一样都具有的共同爱好——爱读书。

那个邻家男孩一样的小知青带着平易近人的笑容,伴着对读书的痴迷一次次出现在书中的事迹里,平淡而真实的讲述让人心悦诚服。

习近平读书的环境是艰苦的。且不说昏暗的煤油灯和一天劳累后半饥半饱的肠胃,单单陕西延川特有的“跳蚤”侵袭便让我们这些80后闻而生畏。古人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的发奋毅力和现实苦楚;70年代也有习近平白天劳累、夜晚“秉灯夜读”的艰苦和充实,并且一待便是七年。正如孟子所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指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习近平也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历练了自己的体魄和精神。也让我深深的感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读书的环境越发优越,书也集聚了更多先人的智慧,而我们是否也可以做到像习近平那样酷爱读书,那样的心无旁骛呢。

习近平读书范围是广泛的。中国现代文学、古代经史典集、军事著作等等,古今中外各类书籍都有涉猎,就像书中回忆的那样,他就是那样的“好学”,在那个天天拼工分,常常吃不饱的年代里孜孜不倦地补充了精神食量、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文化素养。我想,他“放羊不忘读书”“吃饭也看书”就是所谓的“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境界吧。习近平说过:“我们国家历来讲究读书修身、从政以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我们普通青年党员是否也能做到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呢?在工作岗位上是否能做到用充足的知识和专业的素养来应对大小事务呢?

习近平的读书精神是持之以恒的。坚持一时容易,坚持一世就难了。正所谓:常立志而不立长志。习近平作为年龄最小的知青却坚守了自己的读书志向。他曾经说过:“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 这个志向让他坚持了七年,七年占据了一个人青年时期近一半的光阴,而他在这里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秉烛夜读、插空便读”,为以后的学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深深地影响了周围的知青和群众。直至今日,习近平在工作间隙一直坚持读书。他号召我们青年们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国外访问的时候也几次谈到过,读书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日理万机的领袖,时间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宝贵,能够坚持读书的习惯又是多么的不易。

习近平的读书习惯也充满着大爱。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说过,自己爱读书也受到家庭的影响。在革命家庭影响下,习近平的父母经常鼓励儿女多读书、多学习,为人民作贡献。习近平深知父母教诲,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人民多做贡献,为群众做好服务。即使身处困难年代和艰苦环境,依然不忘为人民服务。书中有一段记录老乡迎接下乡知青的事例:为了欢迎知青,生产队做了当地最丰盛的“八大碗”招待他们,可正月十五以后,村里的强壮村民却都不见了踪影,后来才知道因为缺粮,集体去要饭了。习近平在那样的环境下读书,也必然会产生更多的悲悯之心。现在我国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民生活比较富裕了,我们自己包括儿女都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福利,可是在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的青年一代身上是否也可以做到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回报这个社会呢?是否也能将读书为社会等一些真实感触让儿女学习到呢?这应该是我们必须思考并践行的问题吧。

习近平的读书爱好体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他为当代青年勤学修德、励志成才树立了光辉典范。最后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结束这篇短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愿我们整个社会越发形成一个爱读书,善读书的氛围;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复兴之路已豁然开启,我辈当努力,勇担时代责。